本單元你會學習去中心化中最基本的概念,包含 DeFi、DAO、DApps 與智能合約。第一單元,我們要學習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意指建立在區塊鏈網路上的許多金融應用構成的一個生態系。區塊鏈科技的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去中心化,意即決策與執行的控制權由一個中心化的實體轉移到一個分散式的網路上,其中一個科技的主要應用就是金融服務。
DeFi (decentralized finance) 意指建立在區塊鏈網路上的許多金融應用構成的一個生態系,特別是由智能合約所管理的金融應用。DeFi 旨在建立一個開源、無需許可且透明的金融服務生態系,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並且是在沒有任何中央權威機構存在的情況下運行。此外,用戶全權控制其資產,並透過 C2C 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s 與此生態系互動。
DeFi 一詞是由幾位以太坊開發者在 2018年創建的,但實際的 DeFi 運動可以說始於 2009 年比特幣的誕生。比特幣可以被視為第一個建立在區塊鏈科技上的 P2P 數位貨幣,因此也可以被歸類為 DeFi。DeFi 真正的里程碑則是 2015年以太坊網路的誕生。以太坊引進了智能合約,一個更為通用的程式語言以及 ERC20 代幣標準。該協定支援智能合約,提供適合金融服務的功能,例如去中心化資產借貸 Decentralized Asset Lending。以太坊網路開始快速吸引開發人員建立各式各樣的 DApps,讓以太坊成為了 DeFi 應用的基石,此後 DeFi 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
DeFi 的總鎖定價值(衡量在 DeFi 協定中總資金的指標)從2019年初的 2.5億美元成長到 2021 年的 2500 億美元。一些知名的 DeFi 應用包含了穩定幣、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借貸協定。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DeFi 的核心優勢在於能夠輕易的接觸到各種金融服務,特別是對那些被排除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的人。DeFi 與傳統金融 TradFi 最顯著的區別應為可及性。只要能夠上網,任何人都可以創建一個加密貨幣錢包,並開始使用 DeFi 服務。他們不需要註冊,不需要維持最低帳戶餘額,也不需要按照傳統金融機構的要求進行身分認證。這代表 DeFi 能透過服務無銀行帳戶者幫助提升金融的普惠性。你可能聽過 CeFi 這個詞代表中心化金融 Centralized Finance 。這個世界的金融服務都是由中心化金融機構所掌控。我知道這樣說可能有點讓人困擾,但即使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也不是每項金融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當我們在加密貨幣領域提到 CeFi ,通常是指透過中心化交易所進行的加密貨幣交易。例如,如果要在一個中心化交易所質押代幣以賺取報酬,交易所通常會要求使用者使用一個保管錢包,並相信這個中心化交易所。CeFi 仍舊主導著加密貨幣世界的許多領域。截至2021年,超過90%的加密貨幣交易量是在中心化交易所發生的。另一方面,在DeFi 中則沒有中間人這個角色。去中心化交易所是透過能自我執行的 C2C 交易智能合約完成交易的。使用者是與他們自己的錢包互動,不需要將他們的加密貨幣儲值給第三方。
DeFi 和 CeFi 分別有其優勢和局限性,CeFi 提供方便性,並降低自己管理不同 DeFi 產品的技術複雜度。它也提供法定貨幣兌換加密貨幣的交易服務,主流平台還會提供客戶支援服務。雖然 DeFi 讓使用者能夠完全掌握他們的加密貨幣,提供隱私性以及其他許多具吸引力的功能,但它有其限制。它需要很多經驗與研究,並存在潛在的技術故障風險、缺乏跨鏈服務並存在安全性風險。具體而言,由於 DeFi 應用程式將責任從中間機構轉移到用戶,因此與用戶錯誤相關的風險可能更高。DeFi 目前也是一個混亂且高風險的生態系,用戶如果要為特定應用案例找到最適合的應用程式,可能會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當你探索 DeFi 服務時,也請務必謹記你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包含交易對手風險、監管風險、軟體風險和低市值代幣的相關風險。雖然有這些限制,但 DeFi 還是持續在演進和發展。它的眾多優勢可以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巨大的福祉,特別是那些被排除在傳統金融市場之外的人們。在下一章節我們會探討一些特定的使用案例以及它們和傳統的差異。
DeFi 意指建立在區塊鏈網路上的金融應用構成的一個生態系。如果你所在的國家或地區允許此類服務,有了加密錢包和一些加密貨幣,你可以使用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包含借貸、支付、質押與交換。只要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點幾下,你就可以享用許多通常需要實地造訪銀行或是通過許多複雜程序才能使用的金融服務。本單元會解釋最流行的一些 DeFi 產品如何運作,以及你可以怎麼使用它們。
截至 2022年,多數 DeFi 服務為借貸、質押與流動性挖礦。金融服務如房貸與保險也是 DeFi 的自然使用案例,但我們還在這些應用非常早期的階段,例如,以區塊鏈為基礎的保險大多被侷限在針對特定種類加密貨幣的存款與投資保險。
在我們進一步介紹這些 DeFi 服務前,我們必須要先解釋穩定幣的概念。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其價格通常與其他資產如美元或黃金掛鉤。其掛鉤機制設計來達成穩定幣的價格穩定。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需要穩定幣?因為我們知道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非常劇烈,假設你放了一些比特幣作為借 1000 美金的抵押品,如果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你的債主可能會很緊張,並要求你放進更多比特幣作為抵押品,或出售你的比特幣以確保可償還債主。如果你可以用一種價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品,這種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在多數加密貨幣交易中,都存在對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需求,這也是為什麼穩定幣是 DeFi 生態系中的重要組成成分。
接著,我們來談談加密或幣借貸,這是 DeFi 領域最受歡迎的應用。加密貨幣放貸的工作原理是從一個使用者處獲取加密貨幣,並將其提供給另一個使用者,同時收取利息。大多數情況,貸款借貸方必須提供一些抵押品才能借入任何加密貨幣。貸款的另一方面,你可能會有一個鑄造穩定幣的智能合約或從另一個使用者處借出資金的平台,管理該流程的具體方法視平台而異。在中心化或去中心化平台上都可以找到加密貨幣放貸服務,其核心原則基本相同。加密貨幣借貸通常不需要信用檢核就能完成,貸款交易也是立即完成。這樣的特性可能是福音或禍根:你需要小心可能導致損失的各種風險。
另一個受歡迎的 DeFi 應用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通常稱為 DEXes(Decentralized Exchanges)。這些平台讓使用者能夠不需受信任的中介機構,即可交易或交換數位資產。借助智能合約,能在用戶錢包之間直接交易。有些交易所被稱為自動造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s , AMM),不需要配對交易對手即可完成你的交易,可以利用流動性池來促成交易進行。你可以把它們想像成一個機器人,總是願意在兩種資產之間為你提供報價,基本上允許任何人成為交易所的造市商,並透過流動性來賺取費用。
另一種受歡迎的 DeFi 服務稱為收益最佳化,又稱為收益挖礦(Yield optimization)。這是指一種DeFi DApps 它能自動化與優化從獎勵池、質押與其他產生利息的產品中獲得的收益。如果這些 DeFi 產品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你可能會想知道要在哪裡可以接觸到 DeFi 產品。乙太坊長期以來一直是 DeFi 的家園。然而,現在有許多區塊鏈都擁有健康的 DeFi 生態系,幾乎所有擁有智能合約能力的網路都能夠擁有 DeFi DApps 。尋找可靠的 DeFi 協定需要廣泛的研究。線上論壇、通訊軟體與網站可以幫助你了解新的機會。然而,你必須對找到的資訊非常小心,永遠保持謹慎並再次檢查任何你讀到或聽到的 DeFi 產品。在前兩章,我們討論了智能合約憨DApps但沒有精確解釋它們到底是什麼。我們會在後面說明。
智能合約為 DeFi 產品運行的關鍵要素,所以,什麼是智能合約?讓我們從背後概念的簡短歷史開始。同時是律師與計算機科學家的 Nick Szabo 在 1990年代首次描繪了智能合約的構想。智能合約作為一種工具,透過將協定與使用者介面相互結合,將電腦網路正規化並確保其安全性。智能合約原始的願景在涉及合約協定領域有相當的潛在用途,例如信用體制與內容權限管理。但直到 2015年以太坊網路推出後,智能合約才得到了更大規模的採用。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智能合約是指在滿足預先決定的條件時,在區塊鏈上運行的自動執行的電腦程式。這些條件由電腦程式碼預先定義,由所有網路節點複製與執行。區塊鏈智能合約允許建立去信任化協定。這表示雙方可以透過區塊鏈做出承諾,而不必信任對方。他們可以確定如果不滿足條件,合約將不會被執行。每個區塊鏈可能提供不同的實現智能合約的方法。在此單元,我們會聚焦在乙太坊上運行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具體是如何運作的?由於智能合約在滿足某些條件時執行特定任務,因此它通常會使用「if-then」的程式碼。智能合約包含程式碼,上面寫著:如果滿足 X 條件,那麼 Y 將被執行。請注意,雖然智能合約的名稱中有合約二字,但智能合約並非法律上認可的合約。它們只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一段程式碼。事實上,智能合約的存在可以使法律合約不需要存在。如果所有協議都能在預先定義的條件達成時自動發生,就沒有必要找一位律師或一個法院甚至政府來執行法律。俗話說的好,程式碼即是信任 in code we trust。智能合約有其獨特的特性,乙太坊智能合約通常為分散式,意即智能合約會被複製並分散至乙太坊網路的所有節點。以太坊智能合約也是決定論的。智能合約僅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執行設計操作,且結果一律相同。乙太坊智能合約是不可改變的,意即其執行是自動的,在部署之後智能合約便無法被改變。只有在之前實現了某個特定功能的情況下,它們才能被刪除。智能合約也是透明的,它們的程式碼可以被所有人看到。智能合約可以在不同的使用案例中使用,包含 DeFi 、投票系統和遊戲。智能合約也可以與其他在醫療保健、供應鏈與政府部門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一同部署。當然,智能合約也有局限性。因為智能合約的程式碼是由人類編寫,因此可能受到人類錯誤的影響。智能合約的不可改變性也使得修改錯誤變得非常困難。例如,有個名為 The DAO 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在 2016 年被駭,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以太幣被竊。駭客利用智能合約程式碼的漏洞,由於智能合約是不可篡改的,開發人員難以修復程式碼,也不可能逆轉區塊鏈上的詐欺性交易。最終導致了硬分叉,催生出兩條個別的以太坊鏈。
讓我們進入到 DApps。你可能已經猜到,DApps 是在區塊鏈網路上運行的應用程式,DApps 可以執行與手機或電腦中應用程式類似的功能,但後端系統是不同的。DApps 依賴分散式網路上的智能合約運作,而不像標準的手機 Apps 仰賴中心化的系統。跟智能合約類似,DApps 是開源的,意即任何人都可以驗證、使用、複製並修改原始碼。所有在 DApps 上的資訊都被加密保護並存在公開且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由節點網路維護。另一個 DApps 的特色是,他可以透過使用加密代幣來使用。時至今日,DApps 通常是指所有在區塊鏈網路上運行具有智能合約功能的應用程式。你可以將智能合約視為 DApps 的核心組成,而 DApps 是為使用者提供完整體驗的產品。有各式各樣的 DApps 具有不同的使用案例,例如遊戲、社交媒體、娛樂,當然還有 DeFi。截至 2022 年中,多數 DApps 存在於以太坊網路上。但開發人員也會在許多其他區塊鏈上創建 DApps。截至 2022 年中已有大量 DApps,且該領域還在早期發展階段。雖然 DApps 面臨可擴展性與程式碼修改等難題,特別是在以太坊網路上,不過該產業預期將會隨著去中心化拓展廣泛採用,而在應用程式及活躍使用上有所成長。下一個單元,我們將會學習,什麼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