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是數位世界未來大趨勢的關鍵要素,在第一單元我們將解釋 Web3 的概念,如果要了解 Web3 是什麼,我們必須要先了解 Web1.0 和 Web 2.0。
Web 1.0 是指 1990 年代早期第一個網路版本,少數人創建了主要以文字為主的靜態網站,供多數讀者閱讀。這個以「發布者」為中心的 Web 1.0 稱為「唯讀網路」,設計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找尋」資訊,鮮少有互動性。使用者幾乎無法與資訊互動或上傳自己的資料,僅可透過簡單的文字聊天訊息和線上論壇。
到了 1999 年,作者兼網站設計師 Darci DiNucci 創造了 Web 2.0 和 Web 1.0 有所區別。Web 2.0 是指邁向更具互動性的網際網路轉變,專注於使用者對網路的參與和貢獻。如果 Web 1.0 是唯讀網路, Web 2.0 就是「讀寫網路」或「參與式網路」。 這個以平台為中心的 Web 2.0 強調使用者在入口網站中產生的內容,例如社群媒體平台、部落格和 Podcast。它還具備改善的互動性,因為使用者體驗從靜態轉變為動態。例如,短片 App 根據個人興趣和演算法推薦產生使用者生成內容,為每位使用者提供客製化的互動。
Web3 一詞是由以太坊聯合創辦人 Gavin Wood 在 2014 年創造的,用於描述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網際網路。由於 Web3 仍然是未來網路的新生代,因此對於它的發展有不同看法。但整體而言,Web3 被設想為去中心化與開放的,並以使用者為中心。如果 Web 1.0 稱為「唯讀網路」而 Web 2.0 是「讀寫網路」,那麼 Web 3.0 是「讀寫並擁有網路」。
Web3 的核心願景是消除 Web 2.0 的弱點, Web 2.0 見證了少數大型技術平台主導全球數位生活。網際網路科技巨頭能夠分發、審查其他人發布的資料與內容並從中獲利,甚至可以把內容丟給 AI 去做訓練。他們還經常創建進場的門檻,使其他平台和個人不會威脅到他們可能擁有的任何壟斷據點。Web3 的構想是允許使用者遷移到去中心化平台,可以對他們的個人資料掌握更全面的控制權,享有更高的隱私權,並透過他們選擇共用的資料或內容獲得獎勵。使用者可以進行互動、交換資訊並進行點對點金融交易,成為內容擁有者,而不僅僅是內容使用者。
非同質性代幣或 NFT 被視為一種技術的早期版本,該技術允許使用者成為其資料和創作的擁有者。區塊鏈還將透過使用加密貨幣錢包實現非許可制數位身分,從而實現更具包容性且更公平的數位經濟。Web3 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所謂的語意網,代表電腦可以像人類一樣理解和使用資訊。透過人工智慧、資料處理規則和更妥善的感測器硬體等協助,世界的資訊將以動態與智慧的方式滿足我們的需求,例如,人工智慧如何更有效率地實現藥物開發與內容創建。
區塊鏈如何應用於 Web3?
在未來,開放、抗審查、使用者擁有、去信任化的 Web3 需要新技術,而區塊鏈為 Web3 的許多目標提供了答案。儘管區塊鏈技術仍在開發中,但它們仍試圖回答如何管理去中心化生態系的問題,許多加密貨幣產品都構建在區塊鏈技術上,預期將會發揮關鍵作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數位身分、加密貨幣錢包、DeFi 服務、NFT 和代幣化是一部分的現有加密貨幣工具,已經可以應用於建構未來的 Web3 生態系。隨著資料、網站、應用程式的大規模爆炸性成長,Web3 有望打造一個更加開放、公平、智慧的數位化未來。雖然沒有人能準確預測 Web3 最終會有什麼發展,但現今的企業家、使用者都可以隨意建構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新篇章。對於那些能夠為這種變革作出貢獻的人來說,將有巨大的機會。
當人們討論網際網路的下一步時,Web3 和元宇宙經常被一起討論。這兩個概念密切相關,但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詮釋網際網路的下一個階段。Web3 專注於使用者和資訊之間的關係,以及誰能控制它,而元宇宙主要關注資訊的呈現方式以及使用者如何體驗資訊(how to experience)。 Web 1.0 、 Web 2.0 和 Web3 描述從「唯讀網路」、「讀寫網路」到「讀寫並擁有網路」的演變,元宇宙是從前兩個網際網路迭代演變而來,使用者一開始存取主要以文字為主的資訊,後來以文字、圖像、影片和即時直播等形式使用資訊。
在元宇宙設想的未來中,使用者在完全沈浸式、虛擬、即時和三維介面中使用資訊。有些人甚至認為,使用者可能會體驗到涉及五感的元宇宙,使元宇宙本質上成為一種替代式實境(Alternative Reality)。元宇宙的概念是由作家 Neal Stephenson 在 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創造的。這個詞彙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因為以虛擬實境為基礎的「網際網路體驗」的想法引發了大眾的想像力,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的銷量增加,具有虛擬世界元素的電玩遊戲開始流行。現今,這些遊戲為消費者提供最接近元宇宙的體驗。
雖然對於邁向元宇宙已經有一些初步進展,但對於元宇宙應該是什麼樣的,仍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元宇宙將由虛擬實境驅動,使用者戴著 VR 頭戴式裝置,完全沈浸在虛擬世界中,和真實環境脫節。另一些人認為,擴增實境應該會是主要的互動模式。使用者配戴 AR 眼鏡或其他介面裝置,以存取額外的資訊感知曾,同時保持在其物理環境的存在。其他公司認為,混合現實是比較好的選擇,使用者可以和實際存在的物理物品和虛擬物品互動。混合現實允許使用者在與虛擬環境互動的同時,可以沈浸於現實世界中,實質享受兩個世界帶來的好處。還有一些人認為,數位分身將使元宇宙具有真正的革命性。
數位分身是物理物件或流程的即時虛擬呈現,元宇宙可能包括上述所有元素,每個元素都有不同的目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可能是元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在元宇宙中工作、社交、購買數位項目時,我們需要一種安全的方式來顯示數位項目的擁有權,並在人與人之間轉移這種擁有權,無論他們存在於哪一個平台上。
一個全球性的、無國界的元宇宙將需要能夠輕鬆跨越國界的數位貨幣,如果元宇宙佔據大部分的生活,我們也會希望參與其治理。當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迭代將使用於元宇宙中,儘管我們今天已經可以看到它們的應用可能性。例如,以區塊鏈為基礎的錢包將使人們擁有數位身分並擁有數位資產。加密貨幣比遊戲內的貨幣更容易審計,而且可以透過區塊鏈輕鬆轉移和兌換數位貨幣,而集中管理的遊戲內貨幣和資產則無法在不同遊戲生態系之間轉移。
此外,正如我們可以確定物品的所有權,因此也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證明某個項目的原創性和獨特性。這種能力在元宇宙中至關重要,因為數位物件可以很容易地複製。治理代幣和 DAO 為去中心化決策提供工具,允許使用者控制它們與元宇宙互動的規則。事實上,早期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元宇宙項目早就已經存在,並且正在嘗試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邊玩邊賺遊戲是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讓使用者玩遊戲,並在玩樂的同時創造收入。元宇宙是數位生活中令人興奮的未來篇章,區塊鏈是推動未來的核心引擎。
PS.元宇宙是體驗式網際網路